酒入喉腸多了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所有的感情都是一杯酒。 過去的人舟車不便,一次出行動輒輾轉(zhuǎn)數(shù)月,游子思歸也便成為普遍的情感。歐陽修寫道:“買花載酒。”就算是天天在長安買花載酒,又怎能比得上在故鄉(xiāng)的山上觀賞桃李。這樣的一杯酒,展卷即是故鄉(xiāng)風(fēng)物,心心念念。假如再沒有意中人相伴,“飄零疏酒盞,離別寬衣帶”,這樣的酒滿嘴皆苦,不喝也罷。若是遇到佳節(jié),思念更勝一層,“懷家寒食夜,中酒落花天”,羈旅之愁已經(jīng)滲透紙背。

酒最宜于歡宴,“隔座送鉤春酒暖,分營射覆蠟燈紅”,宴席上,人們玩著隔座送鉤、分組射覆的游戲,觥籌交錯,燈紅酒暖,多么歡樂。若是文人之間的雅集,“俯飲一杯酒,仰聆金玉章”,時不時地就會有珠璣迸現(xiàn),更是妙哉。人們讀《紅樓夢》,多會被其中詩會那些橋段所感染,一群青春少年,一杯薄酒,一闋新詞,正是春濃花艷最美好的時光,蘇軾說的“詩酒趁年華”,不就是指的他們嗎?

灞橋折柳,終有一別。問題是別了再見則難于上青天,“花光濃爛柳輕明,酌酒花前送我行”,即便是春花爛漫,一個別字就在不經(jīng)意間為它染了愁緒,轉(zhuǎn)眼之間就成了蘇軾的“花前對酒不忍觸”。王維是個有點佛系的人,“下馬飲君酒,問君何所之?君言不得意,歸臥南山陲。”但他在另一首《渭城曲》中也免不了透露傷感,“勸君更進一杯酒,西出陽關(guān)無故人。”沒有故人,就是一杯孤酒,思念綿長。

有時,酒還是一杯濃得化不開的鄉(xiāng)情,“相攜及田家,童稚開荊扉”,“問答未及已,驅(qū)兒羅酒漿”,“莫笑農(nóng)家臘酒渾,豐年留客足雞豚”,那份見之則熟,見之則親的感情總是讓人莫名感動?;蛟S這就是生于斯、長于斯的人們出之天然的情感表達吧,于我心有戚戚焉! 持觴在手,你為這杯女兒紅注入了什么感情?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命名者!
傳承黃酒文化 關(guān)愛人類健康
福建龍巖芳德龍釀酒廠 0597-2819283
官方網(wǎng)址: http://www.www.meaninglike.com
地址: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(qū)鐵山街道平林工業(yè)園1-36號